寒露节气习俗 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
- 时间:2023-10-08
- 作者:清晰
- 来源:1212老黄历
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?寒露节气习俗有哪些?秋天来了,天气渐渐变冷,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是叫寒露节气吗,我们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懂节气,但是其实背后的含义和讲究完全不知,那么看看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,寒露节气习俗如何。
寒露节气习俗——吃芝麻
寒露节气的时候有着讲养生,吃芝麻的习俗,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理论,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芝麻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和《本草纲目》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,可广泛应用于食疗。在北京,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,如芝麻酥、芝麻绿豆糕、芝麻烧饼等。还有谚语说:“芝麻绿豆糕,吃了不长包。”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。用芝麻榨取的香油,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,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,所以在这一天可以多吃些芝麻。
寒露节气习俗——吃花糕
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,因而九九登高之后,有吃花糕的习俗。因“高”与“糕”谐音,故应节糕点谓之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花糕主要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。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,中间夹上青果、小枣、核桃仁之类的干果。
寒露节气习俗——插茱萸和簪菊花
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,在唐代就已经盛行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,或佩戴于臂,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多数是妇女、儿童佩戴,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描述。除了佩带茱萸外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后来传承下来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送佩戴的。
寒露节气习俗——观红叶
寒露节气,北京市民有到香山赏红叶的习俗。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,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,漫山红叶如霞似锦、如诗如画。我国幅员辽阔,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,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。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。
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——忌讳霜降早到
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随着寒露的到来,天气越来越凉,呈现出一片“荷败蝉噤,桐残叶黄,鸿雁南归”的深秋景象。而在北方,更有可能出现“千里霜铺、万里雪飘”的景象。
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——忌无病乱补
寒露节气的时候如果选择无病乱补,既增加开支,又害自身。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,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、血中胆固醇增多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。寒露节气特点是什么?有哪些?
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——忌讳打秋雷
夏季高温炎热,雷雨天比较多,而到了秋天,秋高气爽,天气干燥,雷雨天气就少了。大家都知道,秋天的特征之一就是雷声始收,秋天打雷是比较罕见的现象。如果出现了打雷的情况,则会被视为是忌讳、不利的事情。比如俗语常说“秋后不打雷,打雷遍地贼”,这句话中,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对这种反常现象的负面理解。
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——忌虚实不分
在这个节气中可以根据中医的原则来进行对症下药,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,虚症又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之分,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,会伤害身体。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,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。偏寒者畏寒喜热,手足不温,口淡涎多,大便溏,小便清长,舌质淡脉沉细。偏热者,则手足心热,口干,口苦,口臭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脉数。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,容易导致“火上加油”。
以上就是寒露节气习俗及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的相关内容,仅供参考。
展开全文
- 星座
- 算命
- 起名
- 心理测试
- 老黄历
- 塔罗牌占卜
- 周公解梦
- 灵签占卜